
话说这小郭啊,2022年至2023年7月期间,竟然瞒着家人,偷偷用他祖母的手机和身份信息注册了两个游戏公司开发的游戏。这小家伙,充值起来那叫一个大方,从几百到几千,累计充值了9800多元!这可把他的父亲郭某气得够呛。
郭某发现后,立刻通过微信退费小程序申请退款,但被告公司只退还了1400多元。这可不行,郭某一怒之下,将游戏公司告上了法庭。经过法院调解,最终被告公司返还了9000元,小郭的父亲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
你以为这小郭就只玩玩游戏吗?不,他还差点让他的爷爷郭某的存款被骗光。原来,小郭在玩游戏时,认识了一个自称是游戏主播的人。这个段某,谎称自己是游戏主播,可以赠送皮肤给小郭。但因为小郭是未成年人,不能领取皮肤,段某就以需要进行未成年人防沉迷验证为由,骗取小郭将其爷爷的身份证拍照发送给他。
段某随后在网络购物平台绑定郭某的身份信息,试出郭某有多个银行账户。当网络购物付款需要验证码时,段某又骗小郭,让小郭误以为手机收到的银行消费验证码是领取皮肤的验证码。最终,段某将郭某多张银行卡内的1万余元存款全部用于网络购物。

你以为这小郭就只玩玩游戏,被骗一次就够了吗?不,他还差点被骗得倾家荡产。小郭在朋友的介绍下,下载了一个名为“试游宝”的游戏软件。朋友告诉他,在这款软件上玩游戏,每个账号每天能有8块钱的佣金返还给用户。小郭一听,心动了,于是拿出了之前积攒下来的3万块钱,一口气购买了78个账号。
这款软件竟然是个骗局!小郭买下账号后的几天里,这款名为“试游宝”的软件就消失了。小郭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,共计被骗40多万元。
那么,父母如何才能帮未成年人追回充值款项呢?首先,网络消费具有法律效力。我国《电子商务法》规定,在电子商务中推定合同成立。也就是说,只要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的消费,都是有效的。
如果未成年人因为玩游戏等原因,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充值,父母可以依法向游戏公司追回充值款项。具体操作如下:
1. 收集证据:包括充值记录、游戏账号信息、身份证信息等。
2. 联系游戏公司:通过客服、官方渠道等途径,要求退款。
3. 依法诉讼:如果游戏公司拒绝退款,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,要求返还充值款项。
面对游戏小郭这样的“熊孩子”,父母们一定要提高警惕,加强监管,避免孩子沉迷游戏,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同时,也要学会依法维权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