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旭是个游戏迷,他的手机里装满了各种游戏。从《逃跑吧少年》到《原神》,每一款游戏都让他着迷。他总是能找到新的游戏技巧,和朋友们分享战果。
记得那天,小旭兴奋地告诉我:“我刚刚在《原神》里升级了,现在我已经是个大侠了!”他的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。我看着他,心里不禁为他感到高兴,同时也为他的游戏时间担忧。
好景不长。一天,李女士(小旭的妈妈)发现银行账户里出现了多笔异常交易。经过一番调查,她震惊地发现,这些钱都是小旭用来玩游戏充值的。从2022年1月到2023年元旦,小旭竟然用微信支付账户充值了9848元给上海米哈游,1103.8元给广东天宸,共计10951.8元。
李女士心急如焚,她试图联系游戏公司退款,但遭到了拒绝。两家公司的理由都是“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玩的”。这让李女士感到十分无奈,她只能默默承受这笔意外的开销。
这个问题并非个案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《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(二)》,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,参与网络消费,其监护人可以请求网络服务提供者返还该消费款项。
在实际操作中,证明未成年人消费往往是一个难题。游戏公司通常会以“无法证明是未成年人玩的”为由拒绝退款。这让许多家长陷入了困境。
小旭的游戏经历,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反思。如何引导孩子正确游戏,成为了摆在家长面前的一道难题。
首先,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,了解他们的游戏喜好,引导他们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。其次,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游戏时间,避免过度沉迷。家长要教育孩子理性消费,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。
小旭的故事告诉我们,游戏可以是一种娱乐方式,但过度沉迷其中,就会带来无尽的烦恼。让我们共同努力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、快乐的成长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