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吗?在Steam平台上,差评游戏的数量其实并不多。据统计,只有不到1500款游戏评价低于“褒贬不一”,这还不到Steam游戏总量的5%。所以,别看差评游戏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,其实它们在整个游戏生态中占比很小。
差评大军的主力军,当属那些制作粗糙、玩法无趣的“丑陋”游戏。比如《机场模拟2014》这类小成本模拟游戏,开发商UIGE的其他游戏几乎都毫无乐趣可言。再比如《命运与征服4:泰伯利亚黄昏》,作为经典IP的关门作品,却断送了系列优秀口碑。
当然,也有一些差评是因为开发商态度阴晴不定。比如《太空基地DF-9》,在1.0版本发售之后,开发商突然将首席程序设计师在内的12个雇员全部解职,一年之后官方直接宣布放弃所有的更新计划,造就了Steam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开发者弃游事件。
你知道吗?有些差评背后的故事,简直让人哭笑不得。比如《三国杀》,自从2021年年末在Steam发售以来,几乎是稳坐差评榜TOP 3。原因很简单,新推出的武将实力过于强大,导致平民玩家很难通过技术取胜,最终变成了P2W(Pay to win)游戏。
还有《守望先锋2》,发售不过两个多月,就曾经有过超越《三国杀》拿下差评榜第一的名词。原因也很简单,游戏平衡做不好,内购吃相难看,不尊重玩家,皮肤涨价。
面对差评,开发者们也是各有妙招。有的选择默默改进游戏,提升玩家体验;有的则选择与玩家互动,了解他们的需求;还有的甚至将差评当成正向事件宣传,比如《绝地潜兵2》的开发商箭头工作室,就曾推出“差评披风”来纪念玩家们的壮举。
当然,也有开发者选择无视差评,继续走自己的路。比如《龙腾世纪4》,在Metacritic上呈现出玩家评分和媒体评价的显著分歧。游戏目前在媒体上的平均分为84分,但玩家评分仅为3.8/10分。尽管如此,开发商依然坚持自己的理念,继续改进游戏。
总的来说,差评是游戏生态的一部分,它们既有好的一面,也有不好的一面。好的方面是,差评可以帮助开发者了解自己的不足,从而改进游戏;不好的方面是,过度的差评攻击可能会对游戏口碑和销量产生不良影响。
所以,面对差评,我们要保持理性,既要尊重玩家的意见,也要相信开发者的努力。毕竟,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游戏世界里,只有不断改进和创新,才能赢得玩家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