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“梦回大唐”游戏,听起来是不是很酷?但别被它的名字骗了,它可不是什么轻松愉快的游戏。据报道,这个游戏要求参与者靠墙蹲下,深呼吸、憋气,然后由其他人进行按压胸口等操作,以达到快速窒息缺氧的状态。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恐怖?
这种游戏最早起源于东南亚及我国港台地区,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内地,逐渐在中小学和大学校园中传播。虽然早在2004年,教育部就曾发出提醒,称“死亡游戏”极易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,应坚决制止此类游戏在学生中传播、蔓延,但这个游戏却屡禁不止。
为什么这个“死亡游戏”会如此流行呢?其实,它利用了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,顶着“心跳游戏”、“闭气窒息游戏”等新名头继续危害学生。一些孩子为了追求刺激,体验所谓的“幻象”,却不知这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。
据天津南开医院心内二科科主任高陆指出,通过压迫心脏、抑制呼吸等外力方式促使脑部缺血缺氧,游戏参与者会在短时间内快速窒息,轻者头晕、恶心、四肢无力,重者失去意识或产生幻觉,进而导致意识丧失、全身脏器功能停止,危及生命。
近年来,因玩“死亡游戏”而导致的悲剧事件屡见不鲜。2014年,河北石家庄一初二男生体验这类游戏后倒地抽搐;2017年,湖南一名大学生尝试这类游戏,造成重型颅脑损伤;2022年,新疆3名小学生玩这类游戏,导致一人十级伤残。这些血淋淋的案例,让人触目惊心。
家长们纷纷表示,孩子的生命只有一次,不能因为一时的好奇心而付出生命的代价。他们呼吁,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游戏的监管,严厉打击传播此类游戏的行为。
面对“死亡游戏”的蔓延,社会各界纷纷发声,呼吁加强监管,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江苏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鲁曼指出,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保护政策,但这些政策落地很难,未成年人沉溺于成年人的游戏等问题依旧得不到明显改善。他希望能上升到法律法规的层面,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、游戏厂家、学校、家长可以联合起来,形成立体化的监督体系,让未成年人远离网游。
全国人大代表、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建议,应尽快实施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分级管理制度,建立由教育、心理、卫生、法学、儿童学、软件开发等专家组成的儿童游戏软件定级委员会,对网络游戏软件进行定级,划分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游戏级别。
此外,全国人大代表、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也提出,应引入生物识别技术,如刷脸登录、刷脸支付,并建立相应制度督促游戏平台加强事后管理,以遏制未成年人网游沉迷和不当消费。
面对“死亡游戏”的威胁,我们应共同努力,加强监管,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,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。